0️⃣前言
本身又解开了一个二元对立、分离比较的课题非常亢奋,跟妹妹聊了很多,记录下来是因为我发现自己完全变成了另外的样子。如果是以前,聊天的时候大概会大脑疯狂运转、感到疲惫,现在聊完了没有耗能,奇妙地在用心说话了。不过心力会因为对方的分离而消耗,但是也不多。
我给的出去爱了,对妹妹,对素未谋面的陌生人。我可以允许不一样存在,即使这样,我们仍然是一体的;我可以放下评判,理解每一个人的每种行为,不去归咎、不为了证明自己的“对”而指责他人的错。
不过这个课题在亲密关系里还不是很好。
1️⃣放下评判和归咎,在爱中理解每个人的行为,祝福ta
🧍♀️:kr说话,真的好自相矛盾啊。
我:这很正常,毕竟是一段很重要的情感和关系的分离。她一会儿这样想,一会那样想,说明她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感受。这件事对她来说是个难题。
🧍♀️:也是。但xx几乎从头到尾都没怎么说话,就她emmm
我:说和不说是每个人的权利。
/
我:我们都会用自己的情感来评判他人,这就是所谓“他人的眼光”。考虑他人的眼光并不是理性,更不是世俗意义上的理性,因为“他人的眼光”本身就是感性。
🧍♀️:可是没有完全的上帝视角。
我:那可以不评判。
🧍♀️:可是讨论呢?
我:可以用一个词,尽量准确客观地描述,但不加入好坏对错的判断。比如,某人有抑郁症,这是对ta心理状态的描述;而“某人有抑郁症,不好”,是评判。
/
🧍♀️:坏了,是两种不同的观点。往坏了说是“纠正”,往好了说是“补充”。
我:既然没有“正”“误”,又何来“纠”呢?
🧍♀️:我有思维定式。
我:每个人都有的,比如,看了什么书/网上什么言论,经历了什么事。
🧍♀️:很多人强行灌输,都是希望别人也跟自己的想法一样。
我:我理解,我也会这样,但我在告诉自己,这些都是没有意义的。
我:相比之下,我会去想“为什么我希望ta跟我观点一样”?“我们是一体的”,不需要用“观点一样”来证明,可以一起讨论和吃瓜,本身就说明“我们是一体的”。
🧍♀️:看见不一样,会让人觉得不安。
我:那为什么我们不能容纳别人的“异己”呢?
🧍♀️:害怕自己跟别人不一样,又害怕自己跟别人太一样。
我:自己跟别人不一样没有归属感,自己跟别人太一样体现不出自己的价值。
我:我们关系很好,好到可以接受彼此的“不一样”,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。
(省略优绩主义的探讨)
2️⃣向内求,我不是环境的受害者,我是自己奇迹的创造者。
🧍♀️:之前最早的时候,劳动是光荣的、快乐的,上班也是快乐的,但现在大家都不想做事情。
我:旅游也是快乐的,享受人生也是光荣的。但在很多人看来却可耻、罪恶,这就是在评判自己。
🧍♀️:对。但是,如果你好好努力,就可以比别人获得更多机会,比如升职。
我:可我真的需要这些机会吗?比如,我拒绝了面试,把机会给了别人。我真的需要这个机会,需要这个学历吗?的确会有机会,但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才是最重要的。就是因为“如果你好好努力,就可以比别人获得更多机会”这样的植入,我们才会觉得机会是好的、机会得要,因为那是辛苦努力换来的。由此,会更加努力,。
🧍♀️:可现在大部分人都是“想要钱,还不想工作”。如果是觉得报酬配不上自己的劳动,那还行;但明明劳动了就是可以获得更好的劳动报酬的。
我:我倒认为(有主观臆断)这些都是打工人嘴上说说,实际上他们都知道,想要钱,必须要靠自己的劳动。因为普通人会看到很多人,比如富二代,有钱但不工作,于是就会想“为什么世界上有钱人不能多我一个?”
🧍♀️:那他们居心何为?蛋糕没有更大,但分蛋糕的人却减少了(画外音,这不是一种阴谋论吗…感受到了类似于受害者思维的东西…)
我:我理解为一种感叹,没什么居心。自己的生活不如意,把网络当许愿池,比如希望自己中彩票等暴富。
🧍♀️:说者无意,听者有心。这个风气下,肯定会有本来觉得挺好的人,然后被影响。
我:那就是听者的课题啦,说者(比如网上的)不知道自己的话会被谁听到了,且如果理解为是许愿池,那么说者的生活就足够不如意了,他们可考虑不了这么多。
🧍♀️:这种风气早就有了,很多人说话都是为了合群而说的,所以真正热爱工作的人反而被影响了。
我:不会啊,这些人爱的是工作这件事,而不是计较工作的报酬。如果因为报酬高才热爱工作,那就不是真正的热爱。换句话说,如果真正热爱,报酬肯定也不会少。
🧍♀️:风气肯定会影响到的,哪有人非常非常确定呀,都是会一直徘徊、犹豫。
我:所以,这些都不是真正的热爱。因为徘徊、犹豫,自己不坚定,所以被环境影响。
🧍♀️:可是本来可以有70%的人乐观工作,风气这样了,只会有10%的人乐观工作了。
我:乐观不也是环境影响下的乐观吗?外在的一切,都不是根本的。而且,除了整体的风气外,他们还会接触很多具体的人,比如邻居/同事中彩票1000w,就算风气都是积极工作,这种近距离的影响也会让人一下子不平衡的。
🧍♀️:乐观本身就比死气沉沉好,那风气最好就是乐观的。
🧍♀️:没有契机,个体很难意识到。
我:我在告诉自己,没有好坏。
我:我不是说“契机”,而是,外界环境不是单一的,大环境是乐观的,周围的小环境也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变化。最可靠的是每个人的内心,依靠外界环境获得积极工作的动力/信念,也会因为环境的变化而被影响。说不准的东西,为什么要交给外在呢?
我:邻居中彩票只是一个例子,很多我们不能控制的事情会发生在我们身边。不会因为舆论好了,一切就万事大吉了。再举个例子,比如,听说xxx谈了个有钱的对象,xxx赶上了风口做的副业发财了,这些都会对人的心态产生影响。悲观的,比如,本来打算考公,家里不听话的弟弟吸毒进去了,本来期待的考上后安居乐业、不用卷的生活没有希望了。看起来是个例、契机,但我们每天都在被别人的事情影响。再比如,风气是积极的,但喜欢自由职业的人,却听了家里的话去上班,因为更稳定,结果班上的死气沉沉的没有动力,家庭的小环境可比网络上的言论影响严重的过了,而这样的情况应该非常普遍。又或者是,某某对科研非常感兴趣,但是家里有弟弟妹妹,他要早点出来工作供弟弟妹妹上学、替父母分担,于是本科毕业就找了个工作,没有继续深造的机会,他的工作不是为了自己、也没有兴趣,自然没有什么动力。
我:例子可以举出来很多。如果我们真的认为外界环境不好导致上班没有积极性,那么我们就会被操控,上面这些例子都是被外界操控的。所以,一切最重要的是,找到自己的内心。
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