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注册
  • 查看作者
  • 多巴胺 预期偏差 未来 当下

    多巴胺不是快乐本身,而是驱动“想要”的动力

    爱情可以始于多巴胺。但不能忠于多巴胺,多巴胺永不知足

    人会被多巴胺无限驱使,不断追求下一个“新鲜感”,这其实是一种“上瘾行为”。多巴胺是让我们追逐新目标的“引擎”,但没有刹车装置,最终可能让人陷入永远无法满足的状态。
    需要训练“当下感”,比如通过冥想、记录感恩日记、限制外界过度刺激等,来减少多巴胺的过度作用。

    激情之爱 多巴胺主导 一般6个月

    陪伴之爱更多依赖当下分子,比如催产素、内啡肽这些更“稳定”的化学物质,但它们的触发方式和多巴胺完全不同——不是靠惊喜,而是靠熟悉感、安全感和深层连接。

    催产素:通过亲密接触、拥抱、亲吻、甚至只是和伴侣的一个眼神交流,都能触发它。这种分子带来的感受,是温暖、依赖、信任。
    内啡肽:它是一种“内在的快乐因子”,在一起健身、笑得开心的时候,它会让我们感到自然的满足。
    血清素:帮助我们感受到安全感和对生活的掌控,这也是长期关系里的关键。

    少玩游戏,游戏训练的是多巴胺奖赏回路。

    能够自由切换,训练自己享受当下,才能幸福。
    正念,临在,保存一部分注意力在身体上。

    自我意识:明确区分“想要”和“喜欢”,理解多巴胺是如何操控我们的行为。
    延迟满足:给自己设置阻碍,让短期欲望的强度逐渐下降,比如推迟购买、离开诱惑场景等。
    建立长期目标:用前额叶的“远见”来取代福隔核的短视,这一点非常关键。
    奖励当下体验:学习欣赏生活中的小确幸,让当下回路变得更强大。

    威海
  • 0
  • 0
  • 0
  • 246
  •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

    登录
  • 发布
  • 任务
  • 动态
  • 单栏布局 侧栏位置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