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注册
  • 思慕心理 思慕心理 关注:1 内容:3

    心理学祖师弗洛伊德视角下的BDSM心理成因

  • 查看作者
  • 打赏作者
  • Lv.1

    科普

    SM,全称为Sadomasochism(虐恋),是指将痛苦和性快感联系起来的活动,包括肉体和精神上的痛苦。SM活动中的角色分为施虐方(Sadism,简称S)和受虐方(Masochism,简称M)。施虐方通过施加痛苦获得快感,而受虐方则通过接受痛苦获得快感。有些人可能固定扮演一种角色,也有“转换者”(Switch)在不同活动中扮演不同角色。

    SM活动需要双方的自愿同意,并且通常在活动前会商讨生理底线、建立安全词和设定活动内容。SM的实践者将更多另类的元素融合进来,形成了BDSM,即Bondage & Discipline(束缚与纪律)、Dominance & Submission(支配与顺从)、Sadism & Masochism(施虐与受虐)。

    成因

    SM情结的心理成因复杂,可能与早期家庭环境、童年创伤、攻击性、焦虑感、负罪感、对爱的渴求、权力关系等因素有关。

    参考弗洛伊德《逃避自由》,人天生具有追求自由的倾向,但自由同时带来了孤独感和不安全感,因为个体从与母体的联结中分离出来,变得孤立无援。这种孤独感和不安全感促使人们产生逃避自由的倾向,而SM情结正是这种逃避的一种表现。

    施虐者通过统治他人来建立与他人的联系,消除自己的孤独感;受虐者则通过服从施虐者来消除自我,从而消除孤独感。无论是施虐者还是受虐者,都兼具施虐和受虐性,他们的行为实际上是对权力的一种服从。一旦外部权力被削弱,他们可能会面临心理危机。

    SM情结的形成,是因为人们渴望回归到与母体联结的状态,摆脱被动自由所带来的孤独感。然而,这种回归是不可能的,因为时间不可倒流,我们也不可能真正回归母体。因此,任何逃避自由的方法都只是一时的手段,我们不可避免地与母体、与他人、与自然永远分离。

    SM情结的个体在细节上不尽相同,每个人都有不同且特定的需求,这使得与他人达到高度的契合极为困难。有BDSM情结的人实际上是在寻找幼年时的完全体自我,那个不孤独、没有压力的自我。在性动力的驱使下,试图通过身体和心理的快感来完成对自体的补完。

    消除孤独感的唯一有效方法是将消极的自由转化为积极的自由。这意味着不再逃避自由,而是利用自己的创造力,创造出事物和联系,从而摆脱孤独。健康的恋爱关系应当以双方的个人成长为目标,包含关心、回应、尊敬和认识的要素,而不是仅仅基于征服和臣服。

    好处

    BDSM爱好者的心理健康水平被研究指出比非爱好者高,更不易出现抑郁、焦虑等心理问题 。或者说喜欢SM本身也是一种自救行为,是一个在当下没有能力解决本质问题的一个很好的出口,也可以是治本的过程。

    在人格特质方面,BDSM爱好者相比非参与者不那么神经质,更外向、更愿意接受新体验、更认真。对拒绝不太敏感,对自己的关系更有信心,对获得他人认可的需求较低,并且不太焦虑 。

    风险与安全

    SM在社会上存在争议,但对待BDSM行为应保持客观和谨慎的态度。一方面要看到它可能带来的风险,如性虐致死案件和社交媒体上的骗炮行为;另一方面也要承认它作为性兴趣的一种偏好,是性生活方式的新拓展。重要的是保护自身安全,并尊重个体的性心理权利 。

    虽然SM活动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已被去疾病化,但在虐恋在一部分人的心中被归类于变态的范围。

    《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》(CCMD-3)已将“性变态”改为“性心理障碍”,把“癖”改为“症”,这种变化也反映了国人开始正确认识这种行为 。

    无需为喜欢SM而愧疚,SM只是一种性心理现象,对于SM的理解和接受程度因人而异,关键在于理解、尊重和安全。

    参考书籍:

    1. 弗洛姆《逃避自由》

    2. 弗洛姆《爱的艺术》

   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

    登录
  • 发布
  • 任务
  • 动态
  • 帖子间隔 侧栏位置: